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免漆生态板
联系电话咨询电话:15964633888

咨询电话

15964633888

贝博bb平台体育app下载

桐木板 家具 家具部件

联系人:樊经理

服务热线:15964633888

邮箱:anying02007@163.com

免漆生态板 细木工板 装饰板

杨经理 15098237970

丁经理 13406034999

邮箱:405113918@qq.com

地址:山东曹县庄砦丁寨

联系我们

女子装修新房花4万余元购全友家具给桌子打洞破封后怀疑材质与商家承诺不一致投诉给12315已获受理

2024-08-17 免漆生态板

信息详情

  ,5年前她家花4万余元购买全友品牌家具,最近怀疑所用材质与商家当初的承诺不一致,认为上当受骗后他们拨打当地12315已获受理。目前,此事尚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她介绍说,2017年她家在当地买有一套两室两厅的清水房,2019年3月开始装修,后经朋友介绍,同年4月他们来到位于枣山街道广武东路88号的泰合国际商贸城,找到全友家私专卖店打算购置一些家具。

  王女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经洽谈沟通,他们在该店购买了成品家居和全屋定制家具,比如衣柜、鞋柜、书桌等,总价逾4万元。

  她说,关于定制的家具部分,当时他们在该店看到的都是封了边的样品,当初还支付了2万元定金。

  记者在王女士出示的一份有她家人签字的销售表格中看到,上面载明预交定金3000元,“就可以享受实木颗粒板升级为原芯板。”

  她回忆说,后来有一天,她家的一张桌子因穿线打孔,他们找来工人在桌子上钻了个洞,“桌子被破皮,里面的材质出来,但我们不懂是啥材质做的,当时也没有引起重视。”

  直至今年春节期间,王女士的一名朋友来她家玩,他们聊起她家的定制家具后,那名朋友问她定制品用的是哪种材质,她说是颗粒板,还把那个钻了的孔让对方看,没想到,对方一看就发现不对劲,告诉她说,从那张桌子上的孔能判断,那根本不是颗粒板,是密度板做的。

  “我那朋友是木工,从事装修工作很多年了。”王女士说,这令他们感到震惊,他们随即联系上了商家,“对方的解释是他们用的材质是将木头打碎压制而成的颗粒板,否认使用的是密度板。”

  3月19日,记者将王女士拍摄的那个孔的照片传给国家木材与木制品性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关人员辨识后称那个是密度板又叫纤维板,不是颗粒板,“国标和通用说法中没有原芯板这种说法的。”

  记者联系上了当初销售给王女士的那个商家,工作人员称,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实木颗粒板,至于王女士家为何是密度板,她建议联系全友家私的销售人员。

  当记者向全友家私一名女性销售人员道明情况后,对方说“我们没啥说的。”随即挂断电话。

  那么,密度板和颗粒板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呢?记者检索发现,齐家网曾发文介绍称,两者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不同,密度板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要稍微复杂一些,采用的是木质纤维为原料,还要经过打碎、分离,后期还要干燥,再经过高温制造成板材,而颗粒板以碎料为原料,后期制作的时候就没这么复杂。另外,它们的优势和特性也不一样,密度板可以做各种各样的造型,比如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屏风或者背景墙,而颗粒板的尺寸稳定性高一些,强度也比较高,不容易出现变形,承重能力比较强大。

  在重庆从事多年家具生产和销售的专业技术人员何宗理介绍称,密度板的缺点主要是吸湿性强,容易受潮膨胀和变形,力学性能相对较差,不能承受太大荷重,实木颗粒板的环保性能也优于密度板,前者价格更贵,甚至相差很大。

  3月20日,记者联系上了全友家私总部,一名客服介绍称,四川广安那个商家是经他们正规授权的加盟店,事后该商家曾给他们总部回复说,当初是经王女士确定无误下单的,工厂也是按该加盟店下单的产品做生产的,但因时间久远,当初该加盟店与王女士究竟是如何沟通的,他们总部不得而知,关于王女士反映的问题,他们已督促该加盟店尽快与她做沟通处理。

  她说,王女士怀疑遭到欺诈,但就他们与该加盟店核实的情况去看,不存在欺诈行为,但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至于该加盟店订单上标明的原芯板字样,该客服称,如果王女士确实认为涉嫌虚假宣传或遭受欺诈之类的话,可以将相关证据提供给他们,届时他们会根据那些凭证去进一步核实清楚,如果经调查发现该加盟店的确存在欺诈行为,他们会积极处理的。

  广安12315一名接线员称,他们确实接到了王女士的情况反映,他们对此格外的重视,目前已经受理,接下来会派工作人员到该商家的店铺里去实地调查,接着进行相应处理。

  上海沪师(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宋聪聪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相应的损失等民事责任。另外,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的人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该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相应的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他说,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的人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另外基于契约自由的精神,经营者与消费者可自由约定高于法定倍数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如果商家拒绝按约赔偿,消费者可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