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胺餐具又称为仿瓷餐具,本质上是一种塑料制品,表面十分光滑、易于清理,又比陶瓷结实轻薄,对商家来讲是不错的选择。比玻璃和陶瓷重量更轻,也更耐摔,很适合小朋友使用,因此也有家庭用作婴幼儿餐具。
密胺餐具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密胺树脂,又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虽然原材料又有三聚氰胺又有甲醛,但它其实是这两种物质反应后形成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属于塑料树脂餐具。我国对纯密胺餐具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析出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合格产品中就没有游离态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1.仿瓷餐具不要放进微波炉加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密胺餐具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使用。高温会加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析出,微波还有几率会使餐具变色、开裂。
2.不建议超过120℃时使用。高温可能会导致部分密胺树脂分解,产生甲醛及三聚氰胺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保险起见,儿童辅食可以先降温,再盛到餐具中食用。
3.食醋、白醋、苹果醋之类的酸性液体,不推荐用仿瓷餐具长时间储存。同理,提前制作好的凉拌黄瓜、醋泡花生等凉菜,因为带有酸性液体,因此也不推荐用仿瓷餐具储存。
4.及时更换。密胺餐具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是2-3年。洗碗时最好用柔软的清洁工具。钢丝球会破坏餐具表面的结构,加速餐具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释放。在使用的过程中,餐具如果出现开裂、变色、变形、刮花等现象,应立马停止使用。
1.认准“MF”标识。正确区分MF(密胺树脂)和UF(脲醛树脂)标识。带有MF标识的可作为餐具使用;带有UF标识的不能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
2.首选白色或浅色。由于彩色产品的工艺更为复杂,购买时建议选择白色或浅色的餐具,和食物接触面最好还是不要有花色图案。
3.初次使用前处理。使用前可以用白醋或水煮沸5分钟左右,随后让餐具浸泡至自然冷却,既能消毒灭菌,也能促进残留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溶解或挥发。
陶瓷的细分种类有很多,但生活中常用的有彩色图案的陶瓷,主要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而要求我们着重关注安全问题的其实是劣质釉上彩。
一个瓷器在制作的步骤中,可以简单分为胚体、彩绘图案、釉层。而这三者的烧制差异,主要在绘制顺序和烧制温度上。
釉上彩陶瓷是将坯体高温釉烧成白瓷,再在釉层上手工或使用模具绘制图案,最后在600-900°C低温下二次烧制。
釉下彩,也就是俗称的窑彩,是先在坯体上绘制图案再施釉层,再用1200°C以上的高温烧制完成。
釉上彩的彩绘层烧制温度低,对于颜料耐高温的要求也低,因此颜料颜色选择更丰富,能用来绘制出颜色鲜亮、图案复杂的装饰。
但釉上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彩绘图案在最外层非间接接触食物,用它装高温食物、加热或者和酸性食物接触,可能会加剧重金属析出。另一方面,颜料中通常有铅、镉等重金属,釉上彩相对低温烧制,可能会引起颜料未完全固定,在清洁或使用的过程中,图案也更加容易磨损、脱落或掉色,重金属析出风险更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釉上彩陶瓷都无缘餐桌。正规品牌釉上彩餐具符合GB4806.4-2016标准,重金属析出安全,可放心使用。
但需警惕无品牌、不达标的劣质釉上彩餐具,其质量和安全性无保障,若经常使用,风险物质进入身体的可能性更大。
1.认准执行标准(GB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
①看成色:对着光看表面光泽度,有图案部分光感不同于别的部分的是釉上彩,反之,整体均匀有玻璃光泽感的是釉中彩或釉下彩。
②摸质地:摸起来相对粗糙,有明显凹凸感,像贴纸质感,有些有金属花纹/镶边的是釉上彩;内壁光洁,没有生涩感,图案边缘无显著分界线的是釉中彩/釉下彩。
1.釉中彩和釉下彩餐具通常能进微波炉、洗碗机、烤箱,但要注意远离火源。
2.如果是边沿有描金或金属装饰的陶瓷餐具,一定不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微波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如果正在用的陶瓷餐具没标签,但又不舍得扔,保险起见,最好避免用来装出锅的高温食物、酸性食物,别放进微波炉、洗碗机。
4.避免用钢丝球等硬物洗刷餐具。假如发现图案脱落或被刮花,建议及时更换。
每个正规生产的塑料盒上都有一个“身份证”,即用“三角+数字+英文符号”表示的标志。
1.按产品标识使用。要按照产品标识的使用温度、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点等信息合理使用产品。超出使用条件可能会产生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
2.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不可重复使用或长期放置食物。不建议重复使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也不要将食物长期置于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中。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长时间或多次与食物接触,会造成餐饮具变形破损或塑料中的风险物质迁移到食物中。
3.使用塑料餐盒加热饭菜时,建议取下餐盒盖。有些餐盒的盒体以聚丙烯(PP)制造,但盒盖却以聚苯乙烯(PS)制造,好处是盒盖透明且硬,并可减少相关成本,但聚苯乙烯(PS)不能耐受高温,所以使用塑料餐盒加热时要把盖子拿掉。